拉康个人主体理论对于当今教育的启示

被引:3
作者
张志丹
机构
[1] 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拉康; 主体; 教育; 启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拉康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从历时性、共时性和本质的层面详细分析了主体形成的阶段和结构,认为主体是一种分裂的匮乏的欲望主体。拉康从主体间性来阐述主体形成的思想,启发我们以主体间性重构教育过程;他关于父亲是孩子社会化的解放性力量的思想,有助于反思中小学和幼儿园男教师严重缺乏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他关于语言与主体同一的思想,有助于反思孩子"打官腔"可能诱发的"虚假人格";而他关于主体是欲望主体的思想,有助于反思现代社会教育功利化之危害。这些是拉康的主体理论对教育的主要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论人文教育.[M].(意) 维柯; 著.上海三联书店.2007,
[2]  
俗物的道德与幸福.[M].(英)罗素(BertrandRussell)著;文良文化编译;.华文出版社.2004,
[3]  
易碎的绝对.[M].(斯洛文)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Zizek)著;蒋桂琴;胡大平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4]  
实在界的面庞.[M].(斯洛文)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Zizek)著;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5]  
拉康——镜像阶段.[M].(日)福原泰平著;王小峰;李濯凡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6]  
拉康选集.[M].(法)拉康(JacquesLacan)著;褚孝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
[7]  
消费社会.[M].(法)让·波德里亚原著;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  
拉康.[M].(英)马尔考姆·波微(MalcolmBowie)著;牛宏宝;陈喜贵译;.昆仑出版社.1999,
[9]   找回失落的人性——论环境教育的转向 [J].
高德胜 .
高等教育研究, 2008, (02) :1-6
[10]   男幼师的缺乏、流失与其职业优势的矛盾 [J].
徐志国 .
学前教育研究, 2006, (05) :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