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联系与协调发展的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15
作者
袁丹
雷宏振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城市群; 经济联系; 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D O I
10.16537/j.cnki.jynufe.2014.04.015
中图分类号
F125.5 [对各国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基于2001和2011年的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的空间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整体密度提高较快,2011年网络密度较高,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网络中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强度差异较大,重庆、成都、昆明和西安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明显,网络经济联系程度有集中的趋势。网络中存在4个凝聚子群和核心—边缘结构,凝聚子群内部和核心区域内经济联系比较紧密,但凝聚子群间、核心与边缘区域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较弱,经济联系有待加强。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构 [J].
唐立久 ;
穆少波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5 (02) :19-24
[2]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战略路径与实施对策 [J].
王保忠 ;
何炼成 ;
李忠民 .
经济纵横, 2013, (11) :60-65
[3]   城市圈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的实证分析——以长三角城市圈为例 [J].
苏永乐 ;
陈鹏 .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3, 26 (03) :65-69
[4]   中心城市发育、城市群形成与中部崛起——基于长沙都市圈与湖南崛起的研究 [J].
孙红玲 .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11) :31-43
[6]   皖江城市带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社会网络研究 [J].
廉同辉 ;
包先建 .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06) :39-45
[7]   “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多维要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J].
李忠民 ;
刘育红 ;
张强 .
财经问题研究, 2011, (04) :116-121
[8]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社会网络分析 [J].
侯赟慧 ;
刘志彪 ;
岳中刚 .
中国软科学, 2009, (12) :90-101
[9]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极化趋势、功能及扩展范围(英文) [J].
段学军 ;
虞孝感 ;
Josef Nipper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09, 19 (06) :733-749
[10]   城市化群落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来自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J].
吴福象 ;
刘志彪 .
经济研究, 2008, 43 (11) :12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