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双循环视域下的需求侧改革

被引:24
作者
金碚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 郑州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需求侧改革; 投资和消费;
D O I
10.14100/j.cnki.65-1039/g4.20210125.001
中图分类号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需求"实质是由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发生的人类经济行为及其概念定义。新形势下的需求侧改革,"量"的调节不是重点,投资和消费的"质"才是政策关切的要点。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不仅要有需求量的扩展,更要重视需求侧改革,以适应经济体制机制的转型趋势,进而适应整个社会的关切取向变化。中国已经具备强大的生产供给能力,越来越具有成熟市场经济的需求约束特征,在体制机制上已打通需求侧的各环节,使需求侧市场空间更为畅通和扩展,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政策和战略的重要主题。需求侧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价格机制问题,不仅涉及市场交易层面,而且深入到体制机制层面。由于货币本身的高流动性,加之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作为需求侧力量的货币将发挥极大的市场效应,当货币在国内国际循环体系中大规模流动时,其经济能量和风险将同时增大和集聚。因此,实质性需求不足和工具性需求泛滥,都是需求侧改革所面临和要应对的重大问题。如何以适当的工具性需求操作促进实质性需求,尤其是实质性消费的持续增长,是现代成熟市场经济需要求解的一道难题。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6+2 +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开启中国经济新征程 [J].
金碚 .
区域经济评论, 2021, (01) :5-9
[2]   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 [J].
金碚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04) :5-18
[3]  
新盛时代,本真复兴[M]. 经济管理出版社 , 金碚, 2019
[4]  
供给侧改革论纲[M]. 广东经济出版社 , 金碚, 2016
[5]  
人、经济与国家[M]. 浙江大学出版社 , 罗斯巴德, 2015
[6]  
货币的崛起[M]. 中信出版社 , (美) 弗格森 (Ferguson, 2009
[7]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美) 海恩, 2008
[8]  
资本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马克思 著,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