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8
作者
谢守红
计林平
丁卉
机构
[1] 江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高新区; 可持续发展; 长江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44 [高新技术企业];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高新区已经成为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1990年以来,长江三角洲高新区凭借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和政策的支持,软硬环境进一步优化,迅速集聚起各类要素资源,增长极作用明显,但也存在自主创新机制不完善,研究开发能力较弱,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本文从经济实力、经营绩效、科技创新能力、对外开放能力以及生态效率等5个方面选取29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8个国家级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上海张江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南京高新区和无锡高新区次之,杭州高新区和苏州高新区居中,宁波高新区和常州高新区较弱,泰州高新区最弱。并基于此提出了促进长江三角洲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高新区培育新兴产业的路径分析 [J].
刘新艳 ;
黄斐 ;
陈圻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 (08) :60-63
[2]   地理邻近性对高新区创新绩效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 [J].
韩宝龙 ;
李琳 ;
刘昱含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 (17) :40-43
[3]   高新区产业集群创新研究 [J].
李莉 .
科技管理研究, 2008, (04) :235-236+239
[4]   开发区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J].
康艺凡 .
经济纵横, 2006, (06) :36-38
[5]   国家高新区阶段转换的界面障碍及破解思路 [J].
吕政 ;
张克俊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02) :5-12
[6]   国家高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初探 [J].
朱中群 .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5, (12) :44-47
[7]   我国高新区阶段发展的理论框架——兼论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能力评价 [J].
周元 ;
王维才 .
经济地理, 2003, (04) :451-456
[8]   重庆高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研究 [J].
唐亮 ;
廖正军 ;
陈尧华 ;
左玉辉 .
重庆环境科学, 2003, (01) :9-12+59
[9]  
创新集群的演化机理.[M].王孝斌; 王学军; 著.科学出版社.2011,
[10]  
可持续发展概论.[M].朱坚强;韩狄明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