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跨区域教学共同体建设研究——兼议“三个课堂”应用

被引:46
作者
赵冬冬 [1 ]
曾杰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2] 中央电化教育馆
关键词
课堂; 教学; 跨区域教学共同体; “三个课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24 [教学法和教学组织];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跨区域教学共同体立足互联网开放共享的思想,从育人理念的重塑、教学资源的重组、课堂教学的重建、教育生态的重构等方面超越传统教育教学局限,成为融入"互联网+"时代的教学选择。基于雷波县跨区域同步教学试点区的调查发现,跨区域教学共同体建设从教学规划、教学平台、教学培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改革传统教学,其实践探索与"三个课堂"应用指向内在一致。故而,有必要立足"三个课堂"反思跨区域教学共同体建设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以跨区域教学共同体建设助力"三个课堂"应用要研制教学改革规划,保障课堂应用实施;扎根教学平台建设,提供课堂应用支持;增强教学专业引导,优化课堂教学实践;关注教学师资培育,提高课堂教学素养;重视教学内容选择,契合课堂教学需要;推进教学成效评价,引领课堂教学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发展“互联网+教育” 推进教育深层次、系统性变革.[N].雷朝滋;.人民政协报.2020,
[2]  
优质教育 辐射远方.[N].郭牧龙;.人民日报.2019,
[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 Implication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J].
Ezziane, Zoheir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07, 10 (03) :175-191
[4]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ICT: new technology; new pedagogy?.[J].Peter D. John;Rosamund Sutherland.Education; Communication & Information.2004, 1
[5]  
民主主义与教育.[M].(美)约翰·杜威(JohnDewey)著;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  
共同体与社会.[M].(德)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
[7]   “互联网+教学”:教学范式的结构化变革 [J].
李爽 ;
林君芬 .
中国电化教育, 2018, (10) :31-39
[8]   “互联网+”时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理路 [J].
宋灵青 ;
田罗乐 .
中国电化教育, 2017, (01) :78-82
[9]   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J].
雷励华 ;
左明章 .
电化教育研究, 2015, 36 (11) :38-43
[10]   共同体的界定、内涵及其生成——共同体研究综述 [J].
张志旻 ;
赵世奎 ;
任之光 ;
杜全生 ;
韩智勇 ;
周延泽 ;
高瑞平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 31 (10)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