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华北极端强降水特征及天气学成因分析

被引:65
|
作者
符娇兰
马学款
陈涛
张芳
张夕迪
孙军
权婉晴
杨舒楠
沈晓琳
机构
[1] 国家气象中心
关键词
极端降水事件; 切断低涡; 异常发展; 移动缓慢; 地形增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16年7月19-20日华北出现了当年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过程。此次降水过程为一次影响范围广、累积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极端强降水过程,其强度较"96·8"强,仅次于"63·8"。以暖云降水为主,短时强降水特征明显,局地小时雨强强、且具有明显的地形降水特征。此次强降水发生在南亚高压东伸加强、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中高纬度西风带低涡系统发展的环流背景下,黄淮气旋、西南和东南低空急流的异常发展以及水汽的异常充沛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动力抬升和水汽条件非常有利。强降水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9日凌晨至白天为高空槽前偏东风导致的地形强降水、19日夜间至20日为黄淮气旋系统北侧螺旋雨带造成的强降水。第一阶段的降水主要与高空槽前偏东风/东南风急流的发展有直接关系。这一阶段对流降水旺盛,中层弱干冷平流以及低层强暖平流是对流不稳定能量的维持机制,强降水形成的冷堆与局地地形作用产生的中尺度锋生过程为对流持续新生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阶段的降水主要与低涡切断和黄淮气旋的强烈发展有关。该阶段降水对流相对较弱,黄淮气旋进入华北以后移动缓慢,从而造成降水持续时间较长。
引用
收藏
页码:528 / 53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中国区域降水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
    王莉萍
    王秀荣
    王维国
    [J]. 自然灾害学报, 2015, 24 (02) : 186 - 194
  • [2]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一)观测分析及思考
    谌芸
    孙军
    徐珺
    杨舒楠
    宗志平
    陈涛
    方翀
    盛杰
    [J]. 气象, 2012, 38 (10) : 1255 - 1266
  • [3] “7.21”北京大暴雨系统的结构演变特征及成因初探
    孙继松
    何娜
    王国荣
    陈明轩
    廖晓农
    王华
    [J]. 暴雨灾害, 2012, 31 (03) : 218 - 225
  • [4] 复杂地形下雷暴增强过程的个例研究
    陈双
    王迎春
    张文龙
    陈明轩
    [J]. 气象, 2011, 37 (07) : 802 - 813
  • [5] 太行山地形对一次河北暴雨过程影响的数值研究
    侯瑞钦
    景华
    王丛梅
    柴东红
    [J]. 气象科学, 2009, 29 (05) : 687 - 693
  • [6] 气流的垂直分布对地形雨落区的影响
    孙继松
    [J]. 高原气象, 2005, (01) : 62 - 69
  • [7] 对引发密云泥石流的局地暴雨的分析和诊断
    王迎春
    钱婷婷
    郑永光
    陶祖钰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3, (03) : 277 - 286
  • [8] 华北平原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发生的环境和条件
    吕艳彬
    郑永光
    李亚萍
    陶祖钰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4) : 406 - 412
  • [9] 地形对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范广洲
    吕世华
    不详
    [J]. 高原气象 , 1999, (04) : 659 - 667
  • [10] 太行山地形对“96.8”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J]. 徐国强,胡欣,苏华.气象. 199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