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聚合系列文本——一个普遍的文化符号学问题

被引:6
作者
赵毅衡
机构
[1]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文本间性; 组合; 聚合; 聚合系文本;
D O I
10.13734/j.cnki.1000-5315.2019.01.014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任何文本的产生,都是聚合轴与组合轴双轴操作的结果。但是很多情况下,聚合操作过程会产生一个文本系列,这是任何文本最重要的最密切的一种文本间性。聚合系文本不一定会以"可呈现"的文本方式出现,但是必定存在,因为这是文本形成的必经途径。聚合系文本往往透露出中介文本的文化价值,是解释者追溯意义之源的需要;而且任何文本都有可能因为后续的聚合系文本的出现,而改变自己的文化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Elements of Semiology. BARTHES R. . 1967
[2]  
热奈特论文集[M]. 百花文艺出版社 , (法)热拉尔·热奈特著, 2001
[3]  
礼教下延之后[M]. 上海文艺出版社 , 赵毅衡[著], 2001
[4]  
苕溪渔隐丛话[M].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宋)胡仔纂集, 1962
[5]  
The metaphoric and metonymic poles. Jakobson,R. Fundamentals of Language . 1956
[6]  
从符号现象学出发论想象[J]. 彭佳.  符号与传媒. 2017(02)
[7]  
符号与价值:价值研究的符号学考察[J]. 冯月季.  符号与传媒. 2017(01)
[8]  
The Material World:Some Theories of Language and Its Limits. SILVERMAN D,TORODE B. . 1980
[9]  
Hidden Myth:Structure and Sym bolism in Advertising. LEYMORE V L. . 1975
[10]  
Linguistics and poetics. Jakobson,R. Style in Language . 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