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碳排放空间转移特征及其经济溢出效应

被引:36
作者
孙立成 [1 ]
程发新 [1 ]
李群 [2 ]
机构
[1]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碳排放转移; 经济溢出效应; Moran’s I指数;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X511 [气相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706 ; 070602 ;
摘要
准确把握区域碳排放转移的空间转移特征,明确其经济溢出效应是引导区域碳排放合理转移的基础。以中国省际区域为研究对象,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分别测算了中国省际区域碳排放转入总量及碳排放转出总量;通过构建基于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的空间权重矩阵,综合运用Moran’s I指数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别研究了中国省际区域碳排放转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经济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碳排放转移总量均较大,其中碳排放转入总量大于碳排放转出总量,东部及中部较发达地区均具有正的净转移特征;中国省际区域碳排放转入和碳排放转出的Moran’s I指数分别为0.17和0.14,表明中国省际区域碳排放转移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空间集群特征;中国省际区域碳排放转移在局部空间主要表现为L-L模式和H-H模式。其中东部及中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表现为H-H模式,西部地区及中部欠发达地区表现为L-L模式,而中部地区则表现为L-H模式或H-L模式为主;中国省际区域碳排放转移经济溢出类型主要有五种具有区域特征的溢出模式,其中中国省际区域碳排放转入所产生的经济溢出效应要强于碳排放转出。最后,针对研究结果,分析了其产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和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碳排放研究 [J].
杜运苏 ;
张为付 .
南京社会科学, 2012, (11) :22-28
[2]   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 [J].
姚亮 ;
刘晶茹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12) :16-19
[3]   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排放 [J].
李小平 ;
卢现祥 .
经济研究, 2010, 45 (01) :15-26
[4]   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计算——以水泥行业为例 [J].
李丁 ;
汪云林 ;
牛文元 .
生态经济, 2009, (02) :58-60
[5]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空间面板分析 [J].
王火根 ;
沈利生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12) :98-107+149
[6]   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年 [J].
林光平 ;
龙志和 ;
吴梅 .
经济学(季刊), 2005, (S1) :67-82
[7]   The effect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on national and glob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J].
Li, You ;
Hewitt, C. N. .
ENERGY POLICY, 2008, 36 (06) :1907-1914
[8]  
The role of CO 2 embodiment in US–China trade[J] . Bin Shui,Robert C. Harriss.Energy Policy . 2005 (18)
[9]  
Climate change policy, market structure, and carbon leakage[J] . Mustafa H. Babiker.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2004 (2)
[10]  
The embodiment of carbon associated with Brazilian imports and exports[J] . Roberto Schaeffer,AndréLeal de Sá.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 199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