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空间视角的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流强度测算及层域划分

被引:4
作者
毛广雄 [1 ,2 ]
曹蕾 [1 ]
机构
[1] 淮阴师范学院地理系
[2]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关键词
流强度; 产业转移; 层域划分; 流空间; 苏南; 苏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从流空间视角,在分析产业转移流动机理及空间组织的基础上,结合流量测算的要点,借鉴引力模型,设计出产业转移流强度模型,并就江苏省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趋势进行实证测算,认为苏南5市与苏北5市间的产业转移流强度区域不平衡明显、与区域间制造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随着距离增加而急剧减小、并受到地区差异(势能差)制约;在此基础上的产业转移流空间层域划分则表明,产业转移的核心区与节点区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对东盟地区的贸易流量分析——基于引力模型的研究 [J].
范爱军 ;
曹庆林 .
亚太经济, 2008, (03) :38-43
[2]   河南省城市流强度与结构研究 [J].
王海江 ;
许传阳 ;
陈志超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390-395
[3]   产业转移理论与国际纺织制造业中心的变迁 [J].
陈蓉芳 .
华东经济管理, 2005, (12) :56-60
[4]   浅析“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适用性 [J].
张乐才 .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 (12) :175-175
[5]   论流空间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J].
孙中伟 ;
王杨 ;
李彦丽 .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5, (06) :57-61
[6]   流空间基本性质的地理学透视 [J].
孙中伟 ;
路紫 ;
不详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5, (01) :109-112
[7]   试析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 [J].
孙自铎 .
现代经济探讨, 2004, (04) :11-13+26
[8]   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与产业区域粘性 [J].
罗浩 .
中国工业经济, 2003, (04) :53-58
[9]   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 [J].
陈建军 .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08) :37-44
[10]   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实证研究——结合浙江10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报告的分析 [J].
陈建军 .
管理世界, 2002, (06) :6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