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跨区域技术转移模式及政策启示

被引:23
作者
许云 [1 ]
刘云 [1 ]
贺艳 [2 ]
机构
[1]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2] 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关键词
北京; 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 技术转移; 模式;
D O I
10.19571/j.cnki.1000-2995.2017.s1.062
中图分类号
G322.7 [地方科学研究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明显,其跨区域的技术转移对于有效发挥北京市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作用、促进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针对技术输出方和接收方的主体类型,运用技术交易市场统计数据,分析和揭示了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跨区域技术转移的主体模式,以及不同主体模式下技术接受方的选择倾向性;基于理论假设,实证分析了区域间地理距离、技术距离、政策距离、经济距离等因素对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跨区域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跨区域技术输出的主体模式以北京高校与其他地区企业、北京科研机构与其他地区企业为主导;从不同主体模式下技术接受方的选择倾向性看,地理距离、经济距离、技术距离、政策距离对北京高校及科研机构技术输出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最后,本文从加强区域间交通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引进技术的转化和应用能力、加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促进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与技术引进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政策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444 / 45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地理距离阻碍跨区域产学研合作绩效了吗? [J].
陈光华 ;
王烨 ;
杨国梁 .
科学学研究, 2015, 33 (01) :76-82
[2]   多维邻近性对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的影响——基于中国共同专利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党兴华 ;
弓志刚 .
科学学研究, 2013, 31 (10) :1590-1600
[3]   中国区域知识吸收能力测度 [J].
韩伯棠 ;
类骁 ;
徐德英 .
科技与经济, 2013, 26 (02) :11-15
[4]   区域间技术转移的网络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基于我国2006-2010省际技术市场成交合同的分析 [J].
刘凤朝 ;
马荣康 .
科学学研究, 2013, 31 (04) :529-536
[5]   中国OFDI的区位决定因素——基于地理距离与文化距离的检验 [J].
綦建红 ;
杨丽 .
经济地理, 2012, 32 (12) :40-46
[6]   FDI技术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双门槛效应 [J].
鲁钊阳 ;
廖杉杉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05) :75-88
[7]   基于“985高校”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路径研究 [J].
刘凤朝 ;
马荣康 ;
姜楠 .
中国软科学, 2011, (07) :178-192
[8]   跨区域技术转移动态模型探究及实例分析 [J].
侯健敏 ;
党兴华 ;
冯敏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 (13) :5-9
[9]   区域校企专利合作创新模式的变化——基于社会网络方法的分析 [J].
洪伟 .
科学学研究, 2010, 28 (01) :40-46+150
[10]   基于共生网络的我国跨区域技术转移联盟研究 [J].
司尚奇 ;
冯锋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 30 (10) :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