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的新质生产力:内涵、形成条件与有效路径

被引:120
|
作者
李政 [1 ,2 ]
崔慧永 [3 ,4 ]
机构
[1]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2]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3]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4]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学技术;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全国统一大市场; 劳动者素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B03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学科分类号
010101 ; 0201 ; 020105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不仅对东北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新质生产力是由于生产力构成要素的质的不断提升而呈现出来的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形式。新质生产力在本质上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具有实践性、全面性、发展性的性质。新质生产力外显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上,这些构成要素质量的提升即“劳动者”素质的持续提升、劳动资料的改进与广泛应用、劳动对象的不断扩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等,形成了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条件。依据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主要有:一是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培育世界一流企业、促进产业发展以培育高质量的“劳动者”;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劳动资料及科学技术这两个要素的质量;三是建设超大规模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实现劳动对象的扩展;四是加强党的领导与培育企业家精神以实现企业管理的变革。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4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